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时,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”排在首位,其中,“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首次出现在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。
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企业发展的“主心骨”,拓展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集群将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“顶梁柱”。
通过“走进现场看创新”系列报道,探寻金川集团不同生产单位、生产环节的技术改革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成功“秘笈”,感受传统工业“羽化为蝶”的蜕变,体验奔涌的创新活力和澎湃的发展动能。
“走进现场看创新”系列报道(一)
科技赋能千米井下 金川矿山以“智”取胜
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在一次采访时说:“矿业是一个高科技支撑的产业,对于矿业来说,科技创新的任务就是提升矿业的产业竞争力,提升矿业的能力。”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特别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下,矿业这个古老的产业面临着巨大、严峻的挑战。在勘查开发难度不断增大的当下和未来,矿业产业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和理念创新提质增效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可是,简单的“创新”二字,如何在距离地表一千多米的金川矿井“生根发芽”?
“那个‘大头朝下’挂在杆儿上的‘家伙’是我的新同事。”顺着金川集团龙首矿水泵班职工王之鹏手指的方向看去,一个机器人正在匀速走来。“他行动敏捷、全年无休,自从有他,我们的劳动强度下来了,工作效率却上去了。”
职工口中的“新同事”,是集数据传输链路、智能化分析系统、数据管控平台于一体的智能巡检机器人,他能够沿着既定的巡检路线及巡检目标自动完成24小时周期性巡检,为工区掌握井下变电所、水泵房设备运行情况、状态评估判断提供可靠依据。
“现在,机器人采集的设备表针参数、开关状态、运行温度等信息直观地呈现在集控室巡检平台上,减轻了运维人员劳动强度,提升了井下重点区域设备巡检频次和巡检质量。”龙首矿辅助工区主任狄多涛介绍。
给“巡检员”安上“智慧眼”,让繁杂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端,甚至能够实现传输的同时完成复杂数据的计算。从此职工扔掉了“烂笔头”,激发出学习新技术的“精神头”。
“我们团队主要攻克井下无轨设备改造的一些技术壁垒,眼前的这个矿运卡车和井下无人驾驶铲运机都是我们主要的‘研究对象’。”二矿区装备材料室职工贾玉鑫所在团队刚荣获金川集团2023年度QC成果一等奖。
眼前的矿运卡车,长约2米,宽约1.3米, 14寸平板电脑大小的屏幕在车前串联成排,坐上车,皮质座椅柔软舒适,方向盘操控感满分……这样的矿运卡车,是真实的吗?
直到深入千米井下,3辆小汽车长、近3米高的32号矿运卡车缓缓驶来,无人驾驶,但拐弯、鸣号、刹车等动作 “行云流水”,在四人并肩宽的井下行道中行驶的俨然一副“老师傅”的模样。
“坐在干净整洁的房间,落地窗的太阳照在脸上,改变‘天壤之别’!只想说科技狠活真厉害!”二矿区井下卡车司机杨吉永说。
25吨矿运卡车属“金川制造”,是金川集团实业公司生产的“金川机械”牌矿运卡车,在生产实践中,凝结了一点一滴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。
“通过改造矿运卡车、加装车载各类环境感知元件,形成视频、雷达、激光、音频‘四位一体’的探测系统,实现了矿运卡车从装矿、运矿到卸矿全流程远程遥控。同时,利用‘5G’通讯大带宽、广链接、高速率、低延时的特点,实现在地表对井下矿运卡车远程遥控操作。”贾玉鑫介绍。
“5G+矿运卡车”远程遥控系统项目的成功,也使二矿区成为国内首个基于“5G”通讯网络实现井下25吨矿运卡车远程遥控的试点矿山。
给矿运卡车安上“智慧脑”,让矿石出的更顺畅,让职工干的更安全。
根据国家政策要求,矿山要以智能化升级为手段,提升安全生产水平,不断健全矿山安全管理体系,实现分级管控和闭环管理。金川集团作为国家大型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,过去几十年一直引领着行业发展,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,他们选择“以智取胜”,以智能化升级引领行业升级。
金川集团正在加速矿山数字化智能化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在优化矿山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、促进矿山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传统矿山生产方式融合、加强数据管理和应用、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“智领”行业升级。目前,金川矿山从采掘生产机械化向自动化、无人化转变;充填作业从人工作业向机械化转变;辅助系统从自动化向无人化转变;管理方式从线下化向数字化转变。
未来,金川集团将打造多矿区、多伙伴协同的智慧矿山生态体,实现安全-生产-供应-管理全链条全共享的数据驱动运营新模式,以实际行动促进智慧矿山关键路径及目标的实现。(金川集团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王一竹)